年,一天天的近了。
世界再大,總是不如家。
今年的你回家過年嗎?
返鄉的車票搶到了嗎?
你家年夜飯的菜單定下了嗎?
老人常說:有錢沒錢,回家過年。
快過年了,回家吃飯,是最溫暖的祝愿。
1
生活中有些事,看似普通,卻很重要。
比如,快過年了,回家吃飯就是頭等大事。
當你拖著大包小包,跨越萬水千山,穿過人山人海,走下飛機高鐵。
你打開了家門,你擁抱了家人,你與他們一起圍坐在桌邊,桌上一定有你最愛吃的那道菜。
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里說:“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,是懷舊,是留戀家的味道!
幸福的家庭,離不開一個熱氣騰騰的廚房。
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里,食物是最好的情感載體,鄉愁總是與味蕾相連。
每個人心里,都有自己懷念的那道家鄉菜。
無論如何,回憶起家的味道,總是少不了年夜飯的團圓。
家人是世界上最高明的廚師,記憶里最好吃的味道,無非是爸爸親自買、媽媽親手做。
背起行囊才發現,路的盡頭是故鄉;嘗遍百味才懂得,人間至味是家常。
家的味道味有咸有淡,家人的愛卻有增無減。
2
兒時只知飯菜香,不懂團圓意。
放學在外面玩得熱火朝天,總要媽媽扯著嗓子喊好多遍,才依依不舍地跟小伙伴道別:“我媽喊我回家吃飯啦!”
長大了,開始思念家的味道,卻發現這味道早已變得遙不可及。
多少年輕人在公司加班加點,點個外賣就能應付三餐。
而他們的父母退休在家,如果孩子不回家吃飯,就用冷飯剩菜將就一下。
只有當孩子回家時,爸媽才會和他們一起,坐下來好好地吃頓團圓飯。
回家吃飯是件令人羨慕的事,不僅是家里有熱乎乎的可口飯菜,更難能可貴的是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這份幸福。
只要兒女能回家,做父母的比誰都高興。
他們一定會清早起身,來到菜市場挑選食材。
鄭重地準備好一桌子菜,然后等待著孩子推開家門。
家就是這樣,不管你多晚回來,總有人愿意為你留一盞燈、熱一碗飯。
回到家,看到家里燈亮著,知道有人在等你,一切疲憊全都煙消云散。
3
家常菜、家常飯,不僅可以溫暖我們的胃,更能撫慰我們的心。
林語堂曾說:
人生的幸福,無非四件事。
一是睡在自家床上;
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;
三是聽愛人講情話;
四是跟孩子做游戲。
有家可回,有人在等,有飯能吃,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于此。
在年味漸濃的時刻,外出打拼的人們,是時候打點行囊、放下工作,返鄉與親人團圓了。
真正優秀的人,從來不會為了工作而放棄家庭。
不要讓忙,成為阻礙你回家吃飯的理由。
回家,是最深沉的期盼;吃飯,是最溫暖的陪伴。
快過年了,記得把最好的陪伴留給家人。
再忙,也別忘了回家吃飯。